一、學習需要&學習期待
學習需要是指個體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有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態(tài)。包括學習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的信念等。
學習期待是個體對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目標的主觀估計。影響學習期待的因素:(1)父母對子女的要求(2)學生原來的學習成績(3)學生在班級中的成績排名(4)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水平。
二、思維定勢&功能固著
思維定勢指使用原有已證明有效的方法解決新問題的心理傾向。在環(huán)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fā)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極的思維定勢是舒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枷鎖。
功能固著是指個體在解決問題時往往只看到某種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這是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對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
三、從眾&服從
從眾是指人們對于某種行為要求的依據(jù)或?qū)π袨榈谋匾匀狈φJ知與體驗而跟隨他人行動的現(xiàn)象。
服從是指在權威命令、社會輿論或群體氣氛的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大多數(shù)人一致的行為。
四、操作技能&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程序化、自動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動方式,例如跳健美操。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認知技能,它是一種借助于內(nèi)部力量調(diào)節(jié)、控制心智活動的經(jīng)驗,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例如,計算、閱讀與記憶。
五、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并列組合學習
(1)下位學習(類屬學習):指將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圍較低的新概念或命題,歸屬到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圍較高的適當概念或命題之下,從而獲得新概念或新命題的意義。例如,掌握了“水果”這個概念,再學習“香蕉”、“橘子”等概念,屬于下位學習。
(2)上位學習(總括學習):指新概念、新命題具有較廣的包容面或較高的概括水平,這時,新知識通過把一系列已有觀念包含于其下而獲得意義,新學習的內(nèi)容便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觀念產(chǎn)生了一種上位關系。例如,掌握了“香蕉”、“橘子”等概念,再學習“水果”這個概念,屬于上位學習。
(3)并列組合學習(并列結合學習):當學生的新概念或新命題與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觀念既不產(chǎn)生下位關系,又不產(chǎn)生上位關系時,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組合關系。例如:掌握“香蕉”和“橘子”這兩個概念,就屬于并列組合學習。
六、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
陳述性知識也叫“描述性知識”,它是個人有意識的提取線索,因而能夠直接加以回憶和陳述的知識。主要是用來說明實物的性質(zhì)、特征和狀態(tài),用于區(qū)別和辨別事物。這類知識主要解決是什么的問題。這種知識具有靜態(tài)的性質(zhì)。
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是個人沒有意識的提取線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種作業(yè)形式間接推測的知識。這類知識主要用來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這種知識具有動態(tài)的性質(zhì)。
七、感性知識&理性知識
感性知識是指對活動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聯(lián)系的反映,是對具有剛性特征的具體而有形的信息的言語概括。
理性知識是指對活動的本質(zhì)特征和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反映,一般包括概念和命題兩種形式。
八、表征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
(1)表征學習也稱符號學習,指學習一個符號或一組符號所代表的事物和意義。例如,將“狗”這一個符號和狗這種動物關聯(lián)。
(2)概念學習,是同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征或本質(zhì)特征,是區(qū)分事物的關鍵。概念學習的實質(zhì)就是掌握同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征。例如,學習“三角形”這一個概念,就是掌握三角形有三個角的內(nèi)角和為180度,且有三條相連接的邊這樣兩個共同的關鍵特征。
(3)命題學習是指表達若干概念之間的關系。例如,“圓的直徑是半徑的兩倍”。
九、直接的觀察學習、抽象性觀察學習、創(chuàng)造性觀察學習
(1)直接的觀察學習指對示范行為的簡單模仿。例如,幼兒對成年人的模仿。
(2)抽象性觀察學習指觀察者從對他人行為的觀察中獲得一定的行為規(guī)則或原理,從而能根據(jù)這些規(guī)則或遠離表現(xiàn)出某種類似的行為。例如,青少年看了槍戰(zhàn)暴力片,他以后就可能在學校、社會對同學或他人表現(xiàn)出類似的攻擊行為。
(3)創(chuàng)造性觀察指觀察者通過對各種不同榜樣的行為特點進行新的組合,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行為方式。如青少年從父母、姐妹、同學及朋友那里獲得了不同的行為特點,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行為風格。
十、逃避條件作用&回避條件作用
逃避條件作用指當厭惡刺激出現(xiàn)時,有機體做出魔偶中反映,從而逃避了厭惡刺激,這該反應在以后的類似情境中發(fā)生的概率便增加。例如,在屋內(nèi)感覺人聲嘈雜時離去。
回避條件作用:當預示厭惡刺激即將出現(xiàn)的刺激信號呈現(xiàn)時,有機體可以自發(fā)地作出某種反應,從而避免了厭惡刺激的出現(xiàn),則該反應在以后的類似情境中發(fā)生的概率便增加。例如,害怕見生人不敢上街。
以上是《教育綜合知識》最易混淆的十大知識點,希望能對您的備考有所幫助。新文泰教育祝您考試成功!
學習交流平臺:微信xwtjy_01 加入我們,分享學習樂趣!另外,還可掃一掃以下二維碼,迅速了解考試資訊,關于公考,我知道的太多了!